又有老人被骗!一文梳理老年人典型金融骗局
2022-02-18 14:26:15

如今,帮老年人远离诈骗陷阱已成为全网关注的热议话题。2月17日,“不要让老人独自参加陌生人饭局”“售价5000元的保健品进价仅9元”话题纷纷冲上热搜。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这些话题来源于2月16日的一则央视新闻视频报道。

事情主要是这样的,北京市区一82岁高龄老人在一通电话邀请下,独自赶至一餐馆吃饭,同在餐馆的还有一名讲师和其他十余名老人。据老人回应,当时这位讲师介绍了一款保健产品,宣称功效史无前例,可以令各种身体不适和疾病不药而愈。如此功效吹嘘下,不少老人们当即掏钱购买,事后才发现这款售价5000元的保健品进价仅9元。

这样的诈骗手段其实并不是新花样,北京商报记者采访多位消费者发现,其实,除了让老年人信以为真的保健品骗局外,还有多个类似的金融诈骗,更是让其防不胜防。2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市场调查、多方采访以及公开利息,梳理了各类老年人典型金融骗局,快把这些套路转长辈看看。


1、“以房养老”陷阱

打着投资养老名义,承诺高利率回报。忽悠老人将房子抵押贷款,然后将贷到的款项投资于号称每月可得10%—15%的高息“理财项目”,老人将房产处置权交给理财公司。最初每月老人能收到相应的回报,一旦资金链断裂,老人不光收益和本金得不到归还,连自己的房子也会被强制过户,老人最终或面临“钱房两空”的境况。

2、“理财神器”陷阱


假冒国有企业背景,宣称比余额宝还可靠,存1万能赚3000元,并号称门槛低、周期短、收益率高,下载App就可投资,邀请好友就能获得上万元红包,这些自称互联网理财神器,通过虚构国企背景、保本保息承诺获取老年人信任,再通过虚构项目、高收益诱导老年人充值投资拉人头,虽然这种“投资”一开始能尝到甜头,但很快平台会以各种理由无法提现甚至失联,目前该类诈骗受害者不少是老人,超百万元投资款血本无归。

3、“私募众筹”陷阱

骗子利用“私募众筹”“合伙人”“海外股权”“天使投资”等新兴金融概念混淆视听,给老年人设置各种陷阱。老年人购买产品结果变成合伙人,而合伙投资需要承担风险,最后被告知合伙企业无法正常盈利,老人们才发现之前投资的其实是不法分子注册的空壳公司,而投入的资金已被转走或亏空。

4、“虚拟货币”陷阱

号称不用投钱可以“零撸”,用户通过手机就能“挖矿”,发展下线就能“推荐返利”,骗子打着“钱包”“挖矿”等概念的币圈资金盘接连出现,而中老年人群往往成为主要的被围猎对象。这类虚拟币资金盘往往是以“0门槛0投资”的方式出现,再通过“推荐返利”的方式引诱老人发展下线,让部分老人尝到甜头后加大投资,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后来者都会血本无归,本质还是击鼓传花的游戏。

5、“稀有藏品”陷阱


以“限量发行”“高额回报”“绝世珍藏”等宣传语隐忧,吸引老年人投资,一些不法分子还许诺在短期内会帮助老年人将纪念币进行拍卖以实现“收益翻番”,其实只是售卖一些外表华美的工艺品或翻版印制的纪念钞,没有任何价值,也无法再次出售获利。

6、“政策补贴”陷阱


冒充国家机关,给家境贫寒又久病缠身的老年人打电话,谎称能为他们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政府补贴”和药费补助,通过收取高额邮寄费、代办费、手续费等形式进行欺骗误导。


近些年来,一些金融诈骗分子都将“魔爪”伸向了老年人群体。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老人会成为金融诈骗的重点目标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老年人日常较少接触数字化产品的使用,缺乏相应的防范意识;二是老年人通常拥有一定的退休养老积蓄,对投资增值也有一定需求。

针对此类骗局治理,苏筱芮建议,首先应当在主流渠道开展大规模宣传,提升老年人的数字素养,将老年人作为反诈工作的重要目标对象;其次,从基础设施方面,鼓励正规金融机构就各类产品实施适老化改造,并结合适老业务的特征打造特色化生态平台;最后还要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设立专门的举报渠道,树立一批大案、要案以震慑市场。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同样称,一方面需要加强自身对金融的认知,不要被短期的高收益蒙蔽,为了贪小便宜吃大亏。另一方面社会也要更加注意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体谅老年人,相关的金融产品设计上就要考虑老年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同时建议监管也可以出台一些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规定。

多地警方提醒,目前,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在不断升级,老人受骗后财产蒙受巨大损失,心理打击也会非常大,严重影响晚年生活。所以,要多关心和关注家中老人,如果发现有被骗可能,第一时间介入帮助老人分析,平时也要多分享防骗攻略,知晓诈骗类型也会有效防止被骗。


相关热词搜索:老人,典型金融骗局

上一篇:花钱就能“修复”不良征信记录?别信!
下一篇:关于防范以“元宇宙”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