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出借你的银行卡吗?小心落入电信诈骗“跑分”洗钱陷阱。6月9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5月以来,广东、内蒙古、天津、武汉、成都等十余省市,均传出警方破获“跑分”案的消息,破获“跑分”案件数量接近40起,涉案金额则在数万元至上亿元间不等。
根据“平安武汉”日前发布的消息,武汉市公安局新洲区分局近期打掉2个“跑分洗钱”电诈犯罪团伙。“我们关系比较好,他也说到时候给我几千元好处费,我就答应了。”4月初,家住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的吴某为获得“好处费”,卷入了这场“跑分”洗钱案件中。
当天约11个小时时间里,吴某的银行卡交易流水就达46万元,并获得了约4600元“好处费”。顺着吴某这条线,武汉警方进行了深挖,最终抓获34名涉诈人员,扣押作案手机53部、银行卡130余张,初步核查涉案金额4000余万元,涉及60余起电诈案件。
从警方通报内容来看,因为“好处费”陷入“洗钱”陷阱的,甚至还包括金融支付行业从业者、大学生群体,明知银行卡被用于“跑分”,但仍然选择铤而走险。在武汉警方通报的案件中,另一名犯罪嫌疑人雷某将自己名下的信用卡、手机卡出租给他人“走流水”,可以按照3%比例返点提成。
据雷某交代,从中获利3.2万元后,他又介绍朋友参与洗钱,从中赚取差价。经调查,雷某银行账户资金流水达到106万余元。而其本身有金融支付方面工作经历,心中清楚银行卡是被用来走非法资金。为了躲避调查,雷某参与洗钱获得的3.2万元“好处费”也是转到了家人卡中。
学生群体则是通过各类网络兼职参与到“跑分”洗钱案件中。近期,成都市金堂县公安局反诈专班连续打掉多个“跑分”洗钱团伙,其中便涉及到不少在校大学生。“缺钱可以找我,合法项目兼职,一天可挣几千块”“把自己的银行卡提供给陌生人转账就能赚钱”等噱头吸引学生注意,为了高额利润,学生使用自己的银行、支付账户,帮助资金转移,也就此沦为帮凶。
博通分析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所谓“跑分”就是洗钱或者诈骗团伙通过平台招聘用户,用给付租金的方式让用户的二维码或者账户帮别人收钱,而这些租赁来的支付账户会被大量用于电信网络诈骗、赌博等违规活动收款以及转账。以赌博网站为例,通过跑分平台实现了“赌客-平台会员-跑分平台-境外赌博网站”的资金流转闭环,最后达到洗钱的目的。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则进一步解释道,“跑分”涉及到出租、出借、出售银行卡等业务。主要是由于金融监管的持续收紧,犯罪分子的资金转移路径受阻,因此试图通过更换账户、拆分转账金额等手段,将不法资金进行转移。
事实上,一直以来反洗钱都是监管整治的重点领域,银行、支付机构等机构也对相关账户进行了严格监控。根据央行反洗钱局此前披露的2021年央行反洗钱监督管理工作总体情况,2021年全年,央行全系统共开展了159项反洗钱专项执法检查、476项含反洗钱内容的综合执法检查和3项涉案机构的行政处罚调查,完成对401家违规机构的处罚,罚款金额共3.21亿元,对759名违规个人罚款1936万元,两项罚款合计3.41亿元,同比下降38%。
监管的不断重压下,部分犯罪分子为了转移资金,将目光投向了普通用户,并许诺高额利润。叠加部分用户不明白其背后涉及的法律风险等因素,普通用户由此卷入其中。王蓬博直言,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的就是用户占便宜、不懂法的心理,实现洗白资金的目的。
而在谈及“跑分”的具体危害时,苏筱芮指出,从行业来说,“跑分”扰乱了金融行业秩序,给不法资金的转移带来风险隐患,从个人群体来说,其个人隐私可能会泄露,继而被不法分子利用;存在财产损失风险;可能涉及到违法犯罪,被定性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件。
“普通用户需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出租、出借、出售、购买电话卡、银行账户、营业执照等涉及违法犯罪,要从源头加强法律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苏筱芮如是说道。
多地警方同样强调,违规出租、出借、出售银行卡、电话卡,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尽管本人没有直接参与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也会成为违法犯罪分子的帮凶,受到法律的制裁。市民群众一定要守好自己银行卡、电话卡,切勿随意提供给他人使用。
来源:北京商报/ 岳品瑜、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