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充值套路多 高额优惠暗藏消费陷阱
2023-04-11 10:06:06

“29.9元充值100元话费”“49.9元充值200元话费”……取快递、看视频、玩游戏时常会弹出这样的内容,记者近期调查发现,这样极具吸引力的低价充值活动实为消费陷阱——充值获得的不是话费而是数十张话费满减充值券。业内专家表示,一方面商家这种行为涉嫌以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另一方面部分平台及App帮助这些不良广告商让消费者频频踩坑,有失平台监管之责。

低价充值话费诱惑力十足 

“我以为自己真的获得了低价充值话费的奖励,没想到充值后话费没拿到,给了一堆券,还得另外下载软件,支付的29.9元等于打了水漂!”杭州一名消费者胡女士说。

胡女士反映的问题,正是当前各界关注的“互联网充值返券”消费投诉。胡女士说,在一丰巢快递柜取快递,扫完二维码打开柜子后,手机端自动跳转了100元话费优惠券包界面。当点击“立即领取”后,跳转的界面显示“您的7000会员积分即将过期,积分可抵扣70元”“仅需29.9元就可以领取100元”。

“这100元事实上是券包,我必须要向下拉动到第二页的界面才能看到详情解释。这个商家活动的解释方是上海云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胡女士说。记者联系了该公司留下的客户电话“4001802500”,客服回复:话费券并非直接充值话费,话费券单次充值100元抵扣5元,一共20张,等值金额100元。若已经使用App会员权益则不支持退款。

不仅仅是取快递,从黑猫投诉等平台反馈发现,一些视频、游戏等软件也植入了大量此类广告。由此,记者进入某视频平台发现,在所观看的视频下方有非常显眼的“两张体验卡可抽取”字眼,点击之后可进行抽奖。抽奖结果显示“领取100元话费券包”“100元,会员价29.9元”,输入手机号即可领取。

记者输入手机号支付成功后,收到一条包含链接的短信,链接提示用户需下载松鼠果果App。记者下载且登录之后,在App券包里看到数十张话费五元满减优惠券,提示“每月可任选1张优惠券使用,优惠券有效期1年,过期自动失效”。也就是说,并非29.9元能够直接充值100元话费,而是29.9元购买到一堆100减5元的“全网通用”话费优惠券,且一次只能使用一张。

针对这一情况记者采访了相关通信公司。广东电信表示,按照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规定,电信直接提供的线上充值最高折扣9.95折,广东电信线上直充没有折扣,也没有通过合作方向客户提供线上充值服务。其他运营商也表示没有直接参与此类线上充值优惠。业内人士表示,有的公司会和运营商合作,自费掏钱购买一些充值优惠服务以吸引顾客,但使用场景、使用期限等,解释权在公司本身。

目前,已有地方监管机构介入这一消费投诉。近期,四川省自贡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自贡市“互联网充值返券”消费投诉信息公示行政约谈会,约谈18家涉及“互联网充值返券”消费投诉的经营者。数据显示,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中旬,自贡市市场监管系统处理涉及“互联网充值返券”消费投诉举报近千件,涉及18家公司,此类消费投诉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数量呈上升趋势。

消费者维权难

记者调查发现,因为“低价充值话费”处处挖坑、套路满满,消费者维权更是难上加难。

多个调查场景显示,有的“低价充值话费券”广告会把“券”字故意“藏”起来,通过隐藏详情页、缩小“券”的字体大小,让消费者误以为是低价充话费。记者做了一组计算,如果需要消耗20张“满100-5元”话费券,需充值2000元,并且还自费了近30元购买100元话费满减券,实际单次优惠只有3.5元,更有软件通过设置有效期来减少实际优惠。

有的“低价充值话费”广告变相为返利软件引流。记者根据黑猫投诉提及的投诉线索,在应用商店中对多个提供话费券的App进行查找发现,其简介内容均涉及“省钱”“优惠券”“返利”等内容。记者调查发现,上述App的功能大致分为两个板块,一是各大影视平台会员折扣权益,另一板块是淘宝、外卖优惠券权益。所谓的淘宝、外卖优惠券权益,则是通过链接跳转,将用户引导至淘宝、饿了么等平台。

奇安信行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说,这种充话费广告大都是利用技术手段,以插件方式寄生在一些平台网页或App旁边的插栏、支付结果页、跳转页面等位置,甚至是在劫持系统后以垃圾广告形式出现。

还有部分App为赚快钱变相收取会员费。记者调查发现,松鼠果果、小熊快省等App都无法在应用商城中下载,只能通过点击短信中的链接在浏览器下载。消费者花费29.9元实际上所支付的是App的“一次性会员费”,广州消费者刘女士表示,一些App在收取“一次性会员费”之后再也打不开了,有的则换了个名称变成其他购物返利软件。由于29.9元与维权的成本相比微不足道,消费者往往会自认倒霉。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对老年人来说,这种广告的诱惑性和“杀伤力”不小,也容易引发一些误操作导致老年人被骗;此类App还有可能在下载过程中插入一些工具包,进而非法获取用户个人信息。

须加强审核监管

受访专家认为,一方面诱导充值行为涉嫌以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应该依法受到相应处罚;另一方面,各类平台提供的第三方链接、二维码明显违反《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应加强对此类广告的审核,保护消费者权益。

“在网上看到这种广告,根本不知道这个App是哪个地方的公司,只有进入支付页面甚至支付成功才知道收款方是谁。而要投诉至外省某一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太难了。”广州消费者王女士说。

陈音江表示,出现消费纠纷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消费者可以要求价款三倍赔偿。具体到本文提及的案例,充值平台涉嫌欺诈,应当返还充值款29.9元,并赔偿500元。

北京市东元(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邓永认为,此类广告门槛低、获利快,且存在监管盲区。“平台不能只顾商家投放的‘广告费’而不顾消费者的权益,应该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如果平台审查不严,造成消费者损失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针对互联网上此类“牛皮癣”广告,受访专家建议,从监管治理层面,应将其纳入日常监管范畴,并通过舆情监测、消费者投诉等渠道发现执法线索。一旦查实存在违法违规或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要依法予以严厉查处,让其承担违法后果。

此外,邓永表示,消费者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轻信类似大幅度优惠的充值广告,尽量通过正规平台正规商家充值,遇到侵权问题要及时保留好相关证据,依法维权,不让不良商家抱有侥幸心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张璇、胡林果


相关热词搜索:消费陷阱,低价充值

上一篇:变相转贷降息,北京贷款中介力推“垫资代购”
下一篇:贷款中介玩花样 垫资买房实为骗取经营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