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预计额度分两年使用,相当于释放万亿基础货币规模
2021-11-09 15:48:30

“双碳”目标之下,酝酿已久的碳减排货币政策支持工具终于面世。


11月8日,央行在其官网发文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多大规模?


根据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国内多种标准交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原则,以减少碳排放为导向,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碳减排领域。 “初期的碳减排重点领域范围突出“小而精”,重点支持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但促进碳减排的空间较大,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可以带来显著碳减排效应的行业。”


具体而言,清洁能源领域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源利用、抽水蓄能、氢能利用、地热能利用、海洋能利用、热泵、高效储能(包括电化学储能)、智能电网、大型风电光伏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户用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跨地区清洁电力输送系统、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等。节能环保领域主要包括工业领域能效提升、新型电力系统改造等。碳减排技术领域主要包括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等。后续支持范围可根据行业发展或政策需要进行调整。


在此范围内,碳减排支持工具将达到怎样的规模?


根据央行披露,今年前三季度累计新增绿色贷款2.83万亿,占前三季度新增贷款总额的16.9%。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指出,“若按照碳减排支持工具则可对应约1.7万亿的基础货币投放。”


但根据央行此前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绿色贷款是“用于投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等领域的贷款”,显然绿色贷款的统计口径要大于碳减排支持工具。


光大证券研究所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初步测算,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额度大概在6000-9000亿元,预计分两年使用,释放的基础货币规模略低于一次降准(约1万亿元)。


华泰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团队则预计,碳减排支持工具今年四季度额度有限,到明年底预计将超过万亿元。该团队进一步分析称,目前银行相关的增量项目仍不好找,尤其是初期要求“小而精”。且该工具只针对全国性银行实施,初期难以上量。但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在KPI中给予绿色贷款更高权重,减碳投资将是中长期明确的经济主线,随着时间推移,项目机会将逐步增多。“因此,实际贷款规模不取决于给多少额度,还要看实际项目情况,额度不是大的制约。”


对此,钟正生也强调,碳减排工具的规模及其影响取决于后期碳减排重点领域的具体划定范围,以及符合条件的碳减排领域项目情况。


上述央行负责人则表示,碳减排支持工具是“做加法”,用增量资金支持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和建设,从而增加能源总体供给能力,金融机构应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供融资支持,助力国家能源安全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


怎样操作?


央行在公告中表示,其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提供碳减排贷款,贷款利率应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


当前,包括政策性银行、六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在内的全国性银行在所有新增人民币贷款中的占比达到95%以上,表明本次碳减排支持工具涵盖了绝大部分信贷投放体量。


上述央行负责人指出,金融机构向重点领域发放碳减排贷款后,可向央行申请资金支持。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金融机构需向人民银行提供合格质押品。


事实上,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央行先后推出的2.1万亿专项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以及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等两项直达实体的货币政策工具都采用了“先贷后借”的模式。“这种模式相比于‘先借后贷’,更便于管理资金流向、风险更小。” 钟正生指出。


价格方面而言,1.75%的利率水平低于当前1年期支农支小再贷款的50BP,且低于1年期MLF利率120BP,与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持平。


在监管方面,上述央行负责人表示,金融机构向央行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时,需提供碳减排项目相关贷款的碳减排数据,并承诺对公众披露相关信息。金融机构参考碳减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或市场认可的专业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以及贷款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算贷款的年度碳减排量。金融机构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后,需按季度向社会披露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的碳减排领域、项目数量、贷款金额和加权平均利率以及碳减排数据等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核查等多种方式,核实验证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影响几何?


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将对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王一峰认为,综合考虑量价,碳减排支持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结构性降准与降息的效果,具有“补缺口、降成本、调结构”的功能。但不宜过分夸大对市场的影响,不能仅基于绿色贷款的规模,而误认为该项工具的数量级较大。


钟正生则指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宽松意味要明显弱于传统意义的(定向)降准、降息。“这也意味着目前可能并非祭出这些传统的全面宽松货币政策工具的适宜时间窗口。”


钟正生进一步表示,由于资本市场对碳减排政策工具已有较充分预期,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可能更集中于受益的碳减排行业,对近期陡然升温的债券市场情绪有一定催化作用,但整体影响仍偏中性。


王一峰算了一笔账,目前,1年期LPR报价为3.85%,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维持在2.2%左右(截至2021),央行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因此,银行发放碳减排贷款利差为3.85%-(0.6×1.75%+0.4×2.2%)=1.92%,较当前利差(3.85%-2.2%=1.65%)提升27BP。


“考虑到率贷款利率本身具有一定的阻尼效应,银行基于商业化原则,在贷款利率reset上可能会将27BP利差部分让渡给碳减排相关企业。”王一峰预计,碳减排支持工具能够为相关企业贷款融资让利10-15BP。


 “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出之后,在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下,不排除央行会适度退出部分MLF,已确保该项工具的中性影响。同时,央行会继续通过OMO的操作,‘削峰填谷’维稳资金面。”王一峰表示在此情况下,年内降准、降息的概率进一步下降。



记者:家俊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国家网信办发布《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
下一篇:北京发布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合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