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大统一丨地方数据交易所三大痛点:确权难、技术体系分散、监管尺度不一
2022-04-19 15:02:11

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 《意见》)正式发布。

《意见》提出要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深入开展数据资源调查,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或将加速地方数据交易所在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安全、数据增值协作等方面操作规范的全面融合,为全国数据交易“一体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据显示,近年广东、北京、上海、浙江、贵州等地方相继成立数据交易所,目前全国各地发起的数据交易所超过30家。与此同时,各地数据交易所在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安全、数据增值协作等方面的监管标准与规范操作存在诸多差异化,导致地方数据交易“各自为战”,无法形成统一市场,未能最大限度发挥数据使用效应。

记者多方了解到,当前地方数据交易所在促进数据交易操作规范“一体化”方面存在三大痛点——就政策层面而言,数据作为一种资产,如何界定、如何定义,各地数据交易所仍然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政策规划与法律支持,导致各地在数据确权环节存在诸多差异,令数据使用各方遭遇不少使用烦恼;就技术层面而言,地方数据交易所尚未构建统一的技术体系以支持数据跨行业、跨区域、跨层级应用,导致企业交易使用数据的操作成本与合规风险大幅增加;就业务层面而言,各地针对数据确权、定价、安全保障的不同管理尺度,令数据应用场景扩展受到较大制约,无形间制约数据交易活跃度。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部门已注意到这个问题。

去年,中国央行在北京、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甘肃、新疆等区域组织商业银行、清算机构、非银行支付等开展金融数据综合应用试点。

此次试点旨在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隐私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推进金融数据高效治理、安全共享,实现跨层级、跨机构、跨行业数据融合应用,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着力提升金融核心竞争力和惠民利企能力。

一位参与试点的银行IT部门主管人士向记者表示,上述试点不但令试点金融机构规范使用分享数据变得有章可循,还促进金融数据打破跨行业、跨区域、跨层级使用环节的某些壁垒,推动试点区域数据确权、定价、交易、安全、增值协作等方面操作规范趋于“统一”。

此外,“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也给数据跨区域流通与操作规范“趋同”,创造更坚实的物理基础。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持续推进,我们正积极联系多家地方数据交易所,共同探索构建数据确权、定价、交易、安全、增值协作等方面的一体化操作规范。”一位国内大型金融科技平台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多家地方数据交易所对此颇感兴趣,因为他们也意识到地方数据交易所能力有限,若能通过数据使用规范的标准化,构筑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交易市场,将令地方数据交易所的业务范畴与数据应用能力得到很大程度提升。

地方数据交易所业务规则趋同“难点”

随着数据经济来临,越来越多地方相关部门纷纷发起设立地方数据交易所。

目前,各地相关部门对数据交易市场建设的探索,一方面为数据交易的全国层面制度设计提供丰富经验,另一方面各地在数据确权、定价、交易、安全与增值协作方面存在着差异化监管标准,令数据市场化配置也面临“各自为战”迹象,令数据应用无法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要。

在上述国内大型金融科技平台负责人看来,当前地方数据交易所首先需实现数据确权标准的“统一”。在实际操作环节,不少金融机构往往因为地方数据交易所的数据确权标准差异化,面临不小的数据使用困扰。其中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是,部分金融科技机构认为通过客户授权得到的个人数据,数据所有权应属于他们;部分持牌金融机构对此不认同,理由是个人数据若存在过度采集,或涉及个人隐私,其数据归属应列入“个人与平台共有”。面对这种分歧,不少地方数据交易所会给出截然不同的判断,导致持牌金融机构担心使用这类数据面临潜在合规风险,干脆对这类数据交易“说不”。

此外,在数据安全保障等方面,地方数据交易所的不同监管尺度也给数据使用方带成不小的困扰。比如部分地方数据交易所过分强调数据安全性,令企业增加额外的数据使用成本与数据使用限制;反之部分地方数据交易所对数据安全性的管理相对宽松,也会引发企业对数据滥用风险与数据泄露问题的担忧。

针对数据定价,多数地方数据交易所支持交易双方磋商定价,但当双方出现定价分歧时,地方数据交易所又无法给出权威的数据定价模型,导致交易双方均认为数据定价缺乏“公允性”。

记者多方了解到,面对上述数据交易痛点,越来越多金融科技平台正协助地方数据交易所引入区块链等技术制定妥善的解决方案。

针对数据真实性和数据确权溯源等问题,区块链技术可以凭借数据不可篡改特性,为交易各方消除信任壁垒同时,向数据确权、定价、交易与安全提供相对统一的技术支持与操作标准。

“但是,当前各地数据交易所引入区块链技术的进展不一,导致数据要实现跨区域、跨行业、跨层级使用时,依然缺乏统一的数据溯源与使用跟踪技术体系,无形间大幅削弱数据使用价值。”这位国内大型金融科技平台负责人指出。

在他看来,相比引入区块链等技术,地方数据交易所急需构建统一的数据确权、定价、交易、安全与增值协作操作规范规则,从而令海量数据实现更大范畴的应用,进一步强化数据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

“试水”区块链与联邦计算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数据交易所也在探索数据跨区域、跨行业、跨层级使用的妥善解决之道。

目前,深圳数据交易所的首批数据服务商覆盖全国14个省市,携手各地企业完善数据交易生态体系,促进数据在跨领域、跨地区、跨主体等方面的融合应用同时,为建设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积累经验。

前述国内大型金融科技平台负责人向记者直言,针对地方数据交易所在数据确权、安全与定价交易的操作规范尚未统一,不少与地方数据交易所签约的数据服务商还尝试使用联邦计算等新技术,在数据不可见、不触碰的情况下实现“结果输出”,变相提升数据的使用价值。这种做法的最大好处,是确保数据不动价值动,从而规避地方数据交易所不同管理规定所带来的数据确权定价交易“分歧”。

“我们还借助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为数据在不同地方数据交易所流通交互提供某种标准化的使用标准。”他向记者透露。具体而言,数据提供方在地方数据交易所发布数据资产并创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求购方则触发智能合约并完成数据交易,在整个数据资产交易过程,双方通过对数据资产信息、数据资产交易用户、数据资产交易信息上链,将数据实时同步到各个端点,令地方数据交易所等交易各方都能清晰看到相关数据使用状况与规范操作程度,无形间促使数据跨区域使用流通操作准则的相互趋同。

在他看来,只有构建“统一”的技术体系与操作规范,才能令数据价值在数据生产、流转使用、收益分配等各个环节得到最大限度释放,令数据成为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位中小银行IT部门主管向记者透露,若地方数据交易所的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操作标准趋同,他们的数据使用“困扰”将随之减轻不少。以往,由于地方数据交易所缺乏统一的数据确权标准,银行高层不得不更侧重数据安全保障与合规使用,时常因为数据提供方无法自证不存在过度违规收集行为、以及地方数据交易所无法提供数据合规担保证明而叫停相关数据采购;如今地方数据交易所若能实现相对统一的数据确权使用标准,他们的数据采购阻力也会相应减少,有助于银行采购更多数据持续完善信贷风控模型,助力金融业务更稳健发展。


来源:21经济/陈植


相关热词搜索:地方数据交易所

上一篇:周小川:关于数字货币的几点问题及回应
下一篇:专家热议:银行数字化转型要充分释放数据价值潜能